疼痛医师聊疼痛

今天这篇文章只是一篇杂谈,带您了解一下出镜率最高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六种疾病带来的疼痛。

下面是广大医生总结出的“最痛的病”,排名不分先后,每一个都足以让人生不如死,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带人离世!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

有一个被广泛流传的说法:分娩时的疼痛是最高的疼痛,没有比这更痛的,但医学界会给出更科学的论断,这也是经过临床观察比较得出的结果,“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实至名归,正在轻生或已经轻生的人之中有20~30%都患有三叉神经痛!刺不刺激,意不意外!

相关知识:

三叉神经痛,一种脑神经疾病,由三叉神经受压迫引起。而动脉硬化可以说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罪魁祸首”,在三叉神经根,血流的波动性冲击硬化的血管加重对该神经的压迫,导致改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造成神经短路,诱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由上至下分别是:眼神经分支、上颌神经分支、下颌神经分支,而疼痛多发生在上颌及下颌分支,即面部和口腔附近。

临床表现:

①单侧阵发性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颜面部中线一侧,疼痛发作时可表现为牙疼、脸疼、眼睛疼、额头疼(均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每次发作可能持续几秒钟后减弱,之后再次发作,一阵一阵的(专业术语:阵发性)。

②疼痛的扳机点:三叉神经痛可以通过机械性的刺激、触碰,诱发或加重疼痛,这个被触碰的结构,就是扳机点(想像一下射击时扣扳机的动作),病人往往在说话、吃饭、洗脸、刷牙等活动时就突然发作疼痛,有的连风吹了都疼。

预防措施:

既然动脉硬化是该病的“罪魁祸首”,那么预防三叉神经痛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动脉硬化。

主动脉夹层撕裂—致死率最高的痛

相关知识:

血管壁膜分为内、中、外三层,正常情况下,三层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血管能够承受较大血流的压力。而很多损伤血管的因素可能导致内、中层分离,血液会流入两层之间,夹层就此形成。

主动脉夹层形成后,随着血流的不断冲刷,正常血管会被挤压,夹层形成的假腔会越来越大。一旦假腔无法承受血流压力而破裂,血液会直接喷涌而出,如果可以喷出体腔的话,可直冲天花板,患者随时可能死亡。

临床表现:

①胸痛突然发作,发作一开始就达到峰值、濒死感,类似刀割样、撕裂样,而且一直持续。

②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有的患者可能会以剧烈的背痛为就诊的原因。

③疼痛也可蔓延至腹部,表现为放射痛、牵扯痛。

预防措施:

①稳定血压: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也是导致夹层破裂的最直接原因。

②保护血管:预防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样也能对主动脉夹层起到预防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剧烈的头痛

相关知识:

当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由蛛网膜下腔直接扩散到整个大脑表面,形成大脑被血洗,这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致死率高达65%,而且就算救治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残疾,再次出血的概率也极高。

临床表现:

①剧烈头痛,呈爆裂样或者炸裂样剧痛,呈持续性,不会因为活动、止痛等缓解。

②脖子僵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刺激颅底硬膜,导致脖子僵直。③视物不清、意识模糊、昏迷。

出现医院做专科检查。

预防措施:

同样的,保护血管、控制血压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肾结石—痛起来真的要命

相关知识:

肾结石的疼痛,一旦发作起来,让人终生难忘。

肾结石引起疼痛主要有两个原因:①结石在肾脏内的活动和摩擦;②结石引起梗阻导致肾绞痛。

临床表现:

疼痛常常发生在腰部、腹部,有时会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或大腿内侧,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浑身冷汗、恶心呕吐,常伴发血尿,体力活动后血尿可加重。

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做专科检查。

预防措施:

①多喝水、勤排尿。肾结石患者每天可摄入ml~ml水,促进排尿。

②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诸如红肉、内脏、海鲜等高嘌呤类食物若摄入过多,会产生大量尿酸,而尿酸也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高草酸蔬菜应焯水:诸如菠菜、苋菜、空心菜、韭菜等蔬菜均含有丰富的草酸,食用前最好先用热水焯一分钟,以降低形成结石的风险。

痛风—总在夜间发作的疼痛

相关知识:

痛风,是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的疾病。

对痛风的痛,在民间有一个生动的比喻“白虎历节”,即发病时就像白虎在撕咬关节一样。

临床表现:

①慢性痛风的疼痛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病关节可出现红肿、发热。

②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十分剧烈,呈撕裂、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可达12小时。

③夜晚疼痛往往更甚于白天。原因:夜晚睡眠后无法及时补充水分,导致尿酸浓度升高;夜间体温下降,尿酸盐饱和度降低,人体关节处更容易产生尿酸盐沉淀结晶;夜间激素水平低下,抗炎、止痛、排尿酸能力下降。

预防措施:

管住嘴,这是最行之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带状疱疹—刺痒型不要命的剧痛

相关知识: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属于神经系统疾病。

初次感染该病毒,70%会爆发水痘,好转后该病毒会潜伏下来,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发生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病理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呈针扎、撕裂、烧灼或放电样疼痛;持续时间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夜间12点至凌晨3点加剧。出疹前数天至数周,可能会出现患病皮肤异常刺痒、灼痛或痛觉敏感,有的可伴有食欲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就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预防措施:

带状疱疹病毒的发生与免疫力低下有关,因此提高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应该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保持规律的、适当的体育锻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zdml/6204.html